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当年曾摸着一个孩子的头说,“学电脑要从娃娃抓起”。有些父母可能理解错了,很小就给孩子买平板电脑。我回国时,就曾看到亲戚的3岁孩子在玩ipad。
电脑,包括平板电脑,是阅读资料载体之一。但是,美国提倡孩子阅读的主要载体是图书。而图书馆就是美国孩子常去阅读和借书的地方。
美国人使用图书馆,倒是“从娃娃抓起”的。各地的公共图书馆都设定“讲故事”(Storytelling)时间,对象主要是2到4岁的孩子。孩子们席地而坐,讲故事的图书馆员拿一本以插图为主的大型图书,讲一小段,随后将图书转向孩子,让他们看一看;而后翻过一页,再讲一小段,再给孩子看。如此重复,直到故事讲完,孩子们书也看完了。孩子当然还不识字,但是他们能看懂插图。参加过几次“讲故事”,孩子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概念:故事是从书里来的,从而开始养成自己看书的习惯。学龄前儿童,就像模像样地看图画书了。
早在1731年,美国创立者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就建立了美洲第一所公共图书馆。而后,他又倡导学校图书馆的理念。1920年,美国全国教育学会出版“中等学校图书馆组织及设备标准”(Standard Library Organization and Equipment for Secondary Schools of Different Sizes)。上世纪60年代起,美国的学校图书馆更是蓬勃发展。
美国学校图书馆员协会设定的“21世纪阅读者标准”(Standards for the 21st -contrary learners),开宗明义第一个标题就是“阅读是世界的窗户”(Reading is a window to the world)。美国很是重视孩子的阅读,很是重视学校图书馆的功能。根据美国学校图书馆员协会的资料,美国中小学的藏书,平均约为1万3千本,大体上,学生人均10本。此外,图书馆还配备电脑和一些音像资料。
美国孩子5足岁进入幼儿园。幼儿园是小学的一部分。教室里有图书角,放着适合他们的图书。学校有图书馆,每个孩子都可以使用。
美国一年级的小学生,就得学习如何利用图书馆。要求很多,举例如下:
“我会找到图书馆里小说类和非小说类图书”(I can find fiction and nonfiction books in the library)。
“我知道简单的故事书的索书号是啥样子的”(I know what a call number for easy fiction looks like)。
“我知道目录卡片怎样帮我们找到图书”(I know how the card catalog helps us locate books)。
“我知道怎样借书及爱护图书和图书馆”(I know how to check out and care for a book and the library)
(文章采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