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启辅助访问 DI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美俄侦测到解放军最新潜艇 外形威猛威力巨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干巴爹 发表于 2013-3-22 19:00:13
160 2

资料图:中国海军第三条新型039B元级潜艇。


美国《战略之页》、俄罗斯《武装力量》杂志等媒体揣测,中国已经开发出一款新型常规动力潜艇,该潜艇的作战能力与俄罗斯先进的“拉达”级潜艇接近,而且其机动性能更出色,具备追击美国航母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美国大力构建的天基反潜侦察网或许对它无能为力。

  美国《战略之页》称,解放军一款新型柴电潜艇可能已经下水。虽然中国官方并没有发布太多的相关信息,但美军专家根据所掌握的情报认为,这是中国借鉴俄罗斯潜艇技术并进行改进的产物。报道认为,解放军此前开发的常规动力潜艇基本上都是俄制“基洛”级潜艇的克隆型号,但这款新型潜艇明显超越了“基洛”级,其性能应该与其后继型号——“拉达”级潜艇接近。

  《战略之页》揣测,中国的这款新型潜艇可在海上航行50天,其最大特点是能以较高的速度追击目标。另外,这款潜艇配有电子潜望镜,拥有夜视能力,并能通过激光测距仪锁定目标。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也对这款潜艇表示了关注,报道揣测,这款潜艇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使它不同于解放军此前开发的任何一款常规潜艇。该潜艇的性能可能超过俄制“基洛”级潜艇,与俄海军最新服役的、战力强悍的“拉达”级潜艇类似。最重要的是,该潜艇的设计采用了粗壮坚固的壳体和较短的锥形尾部,与俄制潜艇相比,中国在设计这款潜艇时融人了新的流体力学技术,这使其机动能力胜过俄制潜艇:航速更快、航程更远,而且在海洋中留下的尾流痕迹较小。

资料图:建造中的基洛潜艇。


俄罗斯《武装力量》指出,解放军新型潜艇的出现将使美军面临更大的反潜压力。中国的柴电潜艇静音性能较好,而且在水下续航的时间较长。另外,解放军善于运用潜艇战术,其“水下狼群”对美国航母编队具有一定威慑力。不过,此前美军一直认为,动力系统技术落后使机动能力成为中国潜艇的弱项。它们普遍并未兼具高航速和长航程两项性能,无法高速追击目标,若一旦开战,中国潜艇部队只能预先部署在美军活动的海域实施伏击。  《武装力量》认为,如果解放军成功开发出性能接近俄制“拉达”级的新型潜艇,就将拥有追击航母的能力,这将迫使美军制定新的反潜战术以防范中国海军。  《战略之页》称,这是解放军拥有的首款兼具快速攻击和秘密侦察能力的高性能潜艇,可用于反舰、反潜及海上侦察。该潜艇的静音性能比“基洛”级潜艇强数倍,这是因为其外部使用了消声涂层以及安静的推进器。该潜艇配备了主动声呐和被动声呐,具备很强的海上侦察能力。另外,该型潜艇可能配备了6部 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搭载18枚鱼雷或导弹。对于一款中型柴电潜艇来说,这样的武器系统已足够强大。加上高机动性和侦察能力,使它成为大型水面舰艇惧怕的克星。  报道称,美国计划发射数十颗包括侦察卫星在内的各式卫星,构建天基反潜情报网,以加强对中国潜艇部队的侦察力度,但解放军新型潜艇的出现将令美军这一战略的效果大打折扣。  报道指出,美国间谍卫星群的经营者——美国国家侦察局(NRO)计划在未来18个月内发射大量卫星,其中的部分侦察卫星将帮助美国海军更好地定位及追踪中国诲军的潜艇。而且,这些卫星同水下传感器、安装在海底或在公海漂浮的探测器,以及配备在其他潜艇、舰船、无人潜航器、战机、直升机以及无人机上的探测装置一起,能够组成一个有效的监视网络。  据披露,通过卫星监视潜艇是美军“非声反潜战”的新形式。美军认为,太空中的激光、红外线以及其他探测器与合成孔径雷达,都可用于反潜战。雷达和各种传感器能发现潜艇在水下所引起的变化,通过监视水平面的波动、探测海水温度来捕捉潜艇的踪迹。不过报道指出,卫星搭载的侦察设备所能侦察到的海水变化,都是潜艇尾流引起的。而解放军的新型高速潜艇机动能力强,在海洋中留下的尾流痕迹很小,因而很难露出破绽。这给美国的天基反潜网络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沙发
sunnybank.rent 发表于 2013-3-22 21:17:07
引用
"而解放军的新型高速潜艇机动能力强,在海洋中留下的尾流痕迹很小,因而很难露出破绽。这给美国的天基反潜网络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
NO
這完全是不懂流體力學的腦殘文
船速越快尾流越明顯
(即使潛在水下行進也一樣)

自己去CITY 看看CITYCAT就知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lvronaldo 发表于 2013-3-23 16:09:34
解放军 感觉怪怪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服务信息 | 推荐服务 〓

Copyright @ 2017 OZYOY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分享本页

客服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