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启辅助访问 DI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书画一个男人的自我修养蔡襄和离都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z指南针团队 发表于 2014-7-31 17:07:54
277 2
中国古人追星的热情比起今天的人一点都不逊色。

比如说,美大叔独孤信出城打猎,回城的时候帽子戴得稍微歪了那么一点,但是掣马雕弓的高帅富腔调却一点儿也没少,反而生出一种落拓的风流,于是第二天,街上就都是侧戴着帽子的师傅们。美少年潘安出行,少女们、少女心的少妇们多多少少都要扔点鲜花水果到他的车上,私心里总是幻想着一不小心砸中了潘郎,可以换得一场“投以木桃,报以琼瑶,永以为好”的艳遇。

有的时候翻翻史书,觉得“一个男人的自我修养”十有八九最后变成了“一个偶像的自我修养”。英雄气,温柔,从容,正直……好像史书上留名的人总能让你找出一点不逊“都教授”的可爱。魏晋八卦大全《世说新语》里,有专评偶像的一章《容止》,这章开篇的是一个嫌自己身高不够的师傅——曹操。匈奴来使,曹操扮成捉刀侍卫站在美大叔崔琰身后,接见完毕,匈奴使臣评价说,你们的主人美倒是美的,只没有那位捉刀侍卫有英雄气。带着三万北府兵打退了苻坚号称八十万大军的谢玄,最出名的爱好是钓鱼。为此他留下过一个钓上了好鱼腌起来连着家信一道送给妻子的故事。

所谓人格魅力,也许是事功之外更有的一些审美情趣,人格追求,也许只是比较有腔调,才可称为风雅。

所以先来说蔡襄。

按照“字如其人”的标准,蔡襄是个绅士。他的行书,不管是最有名的《澄心堂帖》、《蒙惠帖》,或者别的书信尺牍,都矜持端庄,像个衣冠整齐礼数周全的绅士,你大概不知道他心里到底在想着什么,但总觉得这个人,温柔敦厚,有稳定的人格,可以依靠。

知道这点的时候,我在泉州,搜肠刮肚的想要去看看当地有名的古迹,后来发现,与少年时课本里的“赵州桥”齐名的古代名桥“洛阳桥”就在这里。据说当时风潮交错,好几天都不能渡海,更常见的是翻船的事故。在一个向海讨生活的地方建一座跨海的桥,我几乎可以想象到千年前建造者满怀的希望,而主持修建的这个人,是在这里做知州的晚年蔡襄。在这之前,蔡襄曾经做过开封知府——就是传说中包大人做得那个官。宋史上对他做官期间的记载字数寥寥,却神采飞扬,动人非常:“谈笑剖决,破奸发隐,吏不能欺”。

蔡襄勤奋正直,却并不让人觉得难以亲近。作为宋四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蔡襄曾经是苏东坡考殿试的时候的考官,更是黄庭坚的前辈,苏东坡说他天资好,学问深,算是当时的第一人(君谟书天资既高,积学深至……遂为本朝第一。);黄庭坚说他的行楷秀丽,可以跟前朝大家虞世南坐而论道。(君谟真行简札甚秀丽,能入永兴之室。)但他们说起他来,却以字相称,并没有对着老师前辈的惶恐,虽是称赞,却又多了一点轻松的真诚。

可见蔡襄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喜欢摆谱的人,岂止如此,有时候还有点俏皮。有一回,宋仁宗办宴会,发下墨锭让大臣取用写诗作画。当时流行的好墨是一个叫李廷珪的人的作品,蔡襄就很幸运的拿到了他的墨。蔡襄边上的另外一位可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得到一块李超的墨。两个人天差地别的遭遇,蔡襄自然遭人嫉妒。他倒是很善解人意的问,跟你换?人家自然是求之不得。蔡襄于是很厚道地把名墨换了出去,很无怨无悔的默默用着不知道哪个无名氏的墨写诗作对。直到散场的时候,那拿到了名墨的大臣看见蔡襄骑在马上,正要离去,大概是想去道谢,刚巧蔡襄也转头看见了他,于是向他长长的作了一揖,用一种无辜正经但因此更加气人的口气说,谢谢你把这么珍贵的一块墨换给我。李超是李廷珪的父亲,他的墨比李廷珪的明墨更加珍贵难得呢!说完留下一个被蒙在鼓里还以为占了便宜的同事站在原地,自个儿逍遥而去。

蔡襄传世最有名的作品《澄心堂帖》其实就是一封搜集好纸的求助信。求的是南唐后主李煜让手下发明的一种特殊的纸,这种纸写起字来,不吸墨,所以总能够让字显得油亮饱满。“澄心堂”是李煜书房的名字,把心洗干净,把欲望和杂念洗掉才是读书人真正应该有的态度。可阴差阳错的,蔡襄的名字与“澄心”连在一起,真是上天在冥冥中有诗意的安排。虽然因为一以贯之的端庄典雅,这是蔡襄的代表作品,但比较起来,我倒是更喜欢蔡襄的《离都帖》。大概因为《离都帖》里“旦夕渡江,不及相见,谨奉手启为谢”传递的温暖人情味,还因为比起气定神闲的《澄心堂帖》,在《离都帖》里,你看见他宽厚圆润的笔触随着记叙命运的起伏变得尖锐,凌乱,匆忙。于是你好像看到那个困顿中的君子,呼吸相闻,心生怜惜。


澄心堂帖




离都帖



“襄啟。自离都至南京。长子匀感伤寒七日。遂不起此疾。南归殊為荣幸。不意灾祸如此。动息感念。哀痛何可言也。承示及书。并永平信。益用悽惻。旦夕渡江。不及相见。依咏之极。谨奉手啟為谢。不一一。襄顿首。杜君长官足下。七月十三日。贵眷各佳安。老儿已下无恙。永平已曾於递中。驰信报之。”

一次乐极生悲的旅途,长子蔡匀因为伤寒在当时的“南京”——河南商丘去世。报告完这件事情,蔡襄的笔触忽然一转,“不意灾祸如此”之后急转直下,到“依咏之极。谨奉手啟為谢”好像能看到旅途的困顿磋磨,匆忙到有些不经心。但蔡襄与那个会老实写“力不次”的王羲之不同,哪怕再力气不济,他也要周道地写下祝你的家人都好——贵眷各佳安;我还好——老儿已下无恙。虽然语序颠倒,但捉襟见肘的时候依然努力维持的从容,更是一种体面。 很多时候,人生好像是平地上的玻璃球,缓缓滚动,终于停下来的那个位置,却并非我们最想去的地方。遭遇落差的时候人难免失态, 能够依然从容,哪怕是勉力维持,仍然让人忍不住喜爱。

我们的历史书里,总是拨开古人作为人的部分,独独留下他们的丰功伟业,好像他们做这样的事情时并没有特别的想法,也并不特别需要是这个人去完成这件事,任何一个名字都那么苍白,换一个名字也没什么不同。直到看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笔墨,才看见他们不能一句话概括的故事,才好像看见一个努力活过几十年的人。对于蔡襄,是“谈笑剖决”的开封知府,是趁着别人不明就里骗来李超墨的墨痴,也是《离都帖》里遭逢磋磨间也努力的优雅从容。至此,好像也说不准到底哪个才是“自我修养”里最重要的一环,好像你爱一个人,开始是他的容颜,人前的腔调姿态,后来因为了解,哪怕那些光彩暗淡的时刻也有一种可爱。




=========我不知道蔡襄为啥这么难写,这其实是第四稿,然则看着还是不满意,我把前三稿被删了的好玩的内容加一点在下面吧=====================================================
关于《暑热帖》
此盦老师最喜欢的一帖,不过我看此盦老师的观感或是太过沉重了。
“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精茶数片,不一一。襄上,公谨左右。牯犀作子一副,可直几何?欲托一观,卖者要百五十千。”
暑热帖是可以单独写一篇的,也许以后说到书信里的小玩意儿会提到他。
“牯犀作子一副,可直几何?欲托一观,卖者要百五十千。”-犀牛角做得棋子要多少钱?卖的人说要一百五十千,帮我看看是不是坑货。
而在之前,他还在感慨“人生缰锁如此”不过此时的缰锁不过是蔡大叔在大热天一副怕热的皮囊,“可叹可叹”也实在是傲娇之语。不过据此推断,蔡襄或许是个怕热的胖子。

关于宋四家:

关于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蔡”到底是蔡京还是蔡襄,人们七嘴八舌的争论了好几个世纪。其实应该是蔡京的,其他三家对于书法都有自己的创造和阐发,蔡京的也很够得上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跟他们并列。而蔡襄,他更像是王羲之到颜真卿那一种优雅又大气风格出色的传承者,而不是开拓者。可是那么多的文人学者从各个角度为蔡襄去抢夺这个席位,自然有中国传统“因人废文”的习惯——作为一个政治投机犯,作为一个撺掇宋徽宗变着法儿吃喝玩乐花钱不办公的“宠臣”,蔡京过不了人品审查这一关。


关于犯言直谏与仁宗的故事:
仁宗宠幸一位姓张的妃子,于是就想给她的伯父张尧佐加个大官,博美人一笑。可仁宗步子迈得太大,想让这位姓张的外戚一下子从一个州县小官如同坐了火箭一样连升四级做到群牧,就好比县长一下子要做省长一样,这下仁宗的大臣们不高兴啦,专门负责监察皇帝和大臣行为的唐介跟包拯等人据理力争,眼见着皇帝为了老婆高兴想要一意孤行,最高监察院检察长,御史中丞王举正干脆不让皇帝下班,组织了百官要加班当场把这个问题说说清楚。
皇帝只好暂时妥协,后来想了个办法让首相文彦博牵头提议给张尧佐加一个宣徽使的头衔,百官觉得把皇帝逼急了也不大好,于是都默认了,只是唐介这个检察官很负责任,觉得这事儿这么做就是没道理,于是干脆也给文彦博安上一个是非不分的头衔都摁在被告席上,更把文彦博以前做地方官的时候奢侈浪费的老黄历又给翻了一遍,当时文彦博就在边儿上,唐介当着皇帝的面就骂他,说你知不知错?飞来横祸帮皇帝挡枪的文彦博连连的鞠躬谢罪,皇帝的脸实在是挂不住啦,让人把他拉下去,唐介依然据理力争,于是皇帝怒极了跳起来要喊打喊杀。
眼看着这公事讨论的要“伤身”,原先一直在外间默默记录皇帝跟唐介对骂的蔡襄坐不住了,也不怕被皇帝的怒火波及,快步走进去劝皇帝说,唐介这人性格就是这么亘,可是他是监察官啊,能够容纳他的实话实说是明主的美德,皇帝陛下可千万别跟他生气啊!皇帝想想也是,于是把唐介降了官赶出首都去了事,第二天又觉得罚重了,于是又把拟好的诏书拿回来给他改了一个近一点的地方,可又怕唐介年纪大了,在路上出岔子于是又让负责押运的官员在路上多照顾照顾他。这么纠结的安排了唐介转手就把文彦博的宰相帽子给撸了,一起赶出首都去了事。
不过,后来这位姓张的妃子还是宠冠六宫,被追封了皇后,就是温成皇后。张尧佐的升官发财之路也不是老包,老唐等几个谏官挡得住的。这个故事还有一个著名的版本,就是“包拯三谏仁宗”,据说仁宗受着老婆和大臣的夹板气,回家发脾气,“包拯不同意,说话唾沫星都喷到我脸上。你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难道不知道包拯是御史吗?”
这又要保面子又怕真把自己的臣子给罚坏了的仁宗日子过得其实略窝囊,但就是这种窝囊着的“仁”给了蔡襄之类的知识分子一个不那么严厉的氛围,惯着他们去热爱一些必须有闲暇的空间和放松的心情去热爱的东西,琴棋书画诗酒茶。



文章转载于豆瓣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沙发
澳洲人爱中国 发表于 2014-8-1 23:40:09 来自手机
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stfz 发表于 2014-8-4 15:54: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搜索
〓 服务信息 | 推荐服务 〓

Copyright @ 2017 OZYOY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分享本页

客服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