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启辅助访问 DI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Part I 为什么要让孩子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victor19840806 发表于 2011-1-7 01:35:41
832 2
场景一:
六个月大的孩子躺在地方玩,突然手中拿的玩具滑落掉在孩子脸上,孩子顿时大哭。奶奶赶紧抱起孩子说:“宝宝不哭!没事!没事!”孩子继续哭。奶奶一边颠着孩子一边说:“哦!哦!哦!,宝宝不哭!不哭!不哭!没事!没事!没事”。孩子被颠地不哭了……
场景二:
一岁的孩子学走路,两步没走稳摔倒了,趴在地上哭。妈妈赶紧跑过去抱起孩子说:“宝宝不哭!摔了不怕!要勇敢!”孩子继续哭。妈妈突然说:“宝宝看,天上有只小鸟!”孩子立刻停止哭声,顺着妈妈手指的方向看去……
场景三:
两岁的孩子跟姥姥玩,玩了一阵突然想起妈妈了,孩子满屋找妈妈,结果没找到就开始哭。姥姥说:“妈妈不在家,你跟姥姥玩吧!”孩子继续哭。姥姥找了一块孩子最爱吃的糖说:“别哭了,姥姥给你糖吃。”孩子立刻停止哭声,拿过糖放在嘴里……
这些场景对于父母们来说都不会陌生。孩子哭的时候,最不愿意听到孩子哭声的就是他/她身边的成人。为了哄孩子高兴,成人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分散、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些手段的出发点是善意的,但给孩子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
1. 孩子丧失了自由表达情感的权利。
“哭”是一种情感,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对于成人来说,这种情感的宣泄都同样重要。如果孩子在哭的时候,成人的第一反应是停止他/她的哭声,孩子自由表达情感的权利就被剥夺了。如果孩子不能够自由表达情感,孩子的情感发育就受到了阻碍。孩子慢慢会认为“哭”是不对的,“笑”才是对的。其实,“笑”只是成人所期待的孩子的状态。于是孩子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学会了掩饰自己的情感、逃避自己的情绪、挂上一个虚伪的笑容来迎合别人的期待。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多少这样的人,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伪装着快乐,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以至于需要寻求心理治疗?我们自己又是不是能够自由表达情感?可以不顾及别人的眼光而畅快地痛哭、真诚地大笑?
2. 孩子失去了自我调节情绪的机会。
自我情绪调节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对孩子十分重要。孩子从小“哭”的时候都是被周围的成人用层出不穷的手段停止的,因此孩子不明白怎样才能让自己感到快乐,其后果是,孩子的心灵很脆弱,在长大成人之后遇到挫折都会不知所措。一个健康的孩子不仅需要身体健康,更需要心理健康。这种心理健康是指孩子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去承受将来可能面对的任何困难,孩子有足够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去调节任何一种失败所带来的悲观情绪。想想我们自己在面对困难、压力、失败、挫折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当蹦迪(颠来颠去)、看电影(看小鸟)、吃巧克力(吃糖)都不起作用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会期待自己能让自己快乐起来?
我相信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在这种祖传的方法下抚养长大的,并且这种方法立竿见影的效果如今还在口口相传。如果说,我们这一代之前的很多人已经成为了这种“祖传抚养方法”的牺牲品,那么我们能为下一代做什么?
1. 当孩子哭泣的时候,给孩子哭的时间,让孩子宣泄自己的情绪。不管是多大的孩子,父母都需要用语言告诉孩子,他/她遇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哭,要对他/她的心情表示理解,这样孩子能够懂得“哭”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在什么时候应该用“哭”来表达自己。
2. 父母需要在孩子身边,让孩子知道他/她不孤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父母轻声细语的安慰或只是简单的拥抱,都能帮助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毕竟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挫折中不断磨练出来的。
3. 如果孩子因为遇到困难哭,不要在孩子哭的时候立刻帮孩子解决问题,给他/她一点时间来面对自己的困难,适当的压力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育。当然,如果孩子实在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父母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最终的问题还是需要孩子自己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是得到锻炼的。
父母记住这些简单的原则就足够让孩子们受益,但是在遇到实际情况的时候的确需要父母的智慧来面对。教育孩子过程本身需要父母的判断力,在大原则确定的前提下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需要父母们的细心和耐心。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板凳
helensvale 发表于 2012-8-31 09:53:36
真是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们家娃从小就爱吐。不哭都吐,一哭更吐。。。。谁敢让他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doilate 发表于 2012-8-12 21:59:07
小孩子哭最心烦了,想把它给堵住,管他用什么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搜索
〓 服务信息 | 推荐服务 〓

Copyright @ 2017 OZYOY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分享本页

客服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