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启辅助访问 DI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取得重大成果:南极磷虾或将端上中国百姓餐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王大发财 发表于 2015-3-29 20:23:47
217 2
本帖最后由 王大发财 于 2015-3-29 20:23 编辑

中国南极科考队具体在进行哪些科研工作?普通大众不得而知,但即春节前“南极极端环境温室蔬菜生产”获得丰硕成果后,3月28日,我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又传来喜讯:经过4年多的快速发展,中国南极磷虾产业从无到有,一条从捕捞到加工的产业链已初具规模——南极磷虾端上中国百姓的餐桌成为可能。


“冰清玉洁”的南极磷虾(资料图片)

在本次南极科考队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及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组成南极周边海域磷虾等生物资源考察与评估项目组,在中国南极中山站附近的普里兹湾进行了南极磷虾资源声学映像数据采集和15个站位的拖网采样。

中国从1984年首次南极科考起就启动了南极磷虾资源调查,并于2010年首次派渔船进行商业捕捞。虽然中国南极磷虾商业开发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14年的捕捞产量达到5.4万吨。“近年来,中国近海渔业资源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发展包括南极海域在内的公海渔业意义重大”,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的李灵智表示,中国在南极地区的磷虾捕捞活动始终严格按照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南极条约》框架下管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的多边机构)的资源养护要求进行。在尊重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未来或将有更多的南极海产品进入中国寻常百姓家的菜谱。

南极磷虾是高蛋白质的食物,据生物学家测定,南极磷虾肉中含蛋白质17.56%,脂肪2.11%,且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全部8种氨基酸,尤其是代表营养学特征的赖氨酸的含量非常丰富。与金枪鱼、虎纹虾和牛肉相比,南极磷虾的赖氨酸含量最高。世界卫生组织曾将南极磷虾、对虾、牛乳和牛肉的氨基酸综合营养价值比较评分,结果磷虾得100分,牛肉96分,牛乳91分,对虾71分。国外科学家计算,一年捕捞7000万吨南极磷虾,即可为世界四分之一人口每天提供20克高质量蛋白。

观察者网查阅资料还发现,南极磷虾的另一特征是:会~花~光!科学研究表明,南极磷虾在其眼柱、胸足和腹片位置长有生物萤光器官,这些发光器官高度发达,每隔2-3秒就会发出接近手电筒强度的黄绿色光,在发光器官内还包含一个凹反射体和一个晶体,可以通过肌肉调整向特定方向发射光线。目前,这种发光能力的具体作用尚无定论,有些假说认为,这些光有助于南极磷虾进行伪装躲避捕猎者;也有专家猜测,发光能力在交配或夜间聚集时其交流作用。

捞虾需要科考吗?

由于磷虾体型较小,长成后约达6厘米、2克重,其捕捞生产存在诸多问题:捕捉磷虾的网网眼非常细小,拖曳时引起很大的阻力,可能产生船头波将磷虾驱离到渔网两侧;第二是细网的网眼很快会被阻塞,无法长时间拖行;再者,细网在捕捞磷虾时容易损坏、破孔,影响捕获量。

去年4月,我国渔船开裕轮、开利轮在南极磷虾渔场创下产量新高。

另外一个问题是磷虾的运送,由于捕捞时造成的挤压,磷虾容易损失体液,捕获的磷虾必须及时处理,否则会几小时内死亡、变质。处理的主要办法是去掉虾头,保留虾尾肌肉部分,同时剥除几丁质甲壳(南极磷虾虾壳氟含量较高,不宜食用),最终制成冷冻品或浓缩粉末。由于南极磷虾含有丰富的磷虾油,含有身体很需要的四种磷脂,而且污染量极低,近年来捕获的南极磷虾大多被用于提取磷虾油类保健品。

南极磷虾是地球上已发现生物量最大的单一物种,其总量保守估计可达数亿吨,这一处于南大洋食物链的中心,是鲸鱼、海豹、企鹅等动物的主要食物。在全球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的背景下,南极磷虾有望成为人类未来最大的蛋白质资源库。全球的南极磷虾渔业每年约为10万吨,主要渔业国家为韩国,挪威,日本及波兰。产物在日本主要用作为料理,而在世界其他地方则深加工为动物食品(虾油或虾干)及渔业饲料。

怎么吃?

广东籍美食爱好者告诉观察者网小编,由于南极磷虾生活在温度较低的高纬度海域,且罕有人类活动,其体内的病原体、寄生虫和污染物含量理当较少,若冰镇后制成刺身享用,即保留了南极磷虾的丰富营养,还能体验海虾鲜甜、爽滑的口感。品尝时应以蒜片、姜丝、葱丝、洋葱丝、青椒圈、酱油、花生碎、芝麻、指天椒和油、盐、糖混合成顺德鱼生调料,待磷虾自然解冻后剥壳蘸食。(观察者)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沙发
catfelix 发表于 2015-3-29 20:26: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lara28 发表于 2015-3-30 13:51:31
在劫难逃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服务信息 | 推荐服务 〓

Copyright @ 2017 OZYOY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分享本页

客服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