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启辅助访问 DI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趣闻笑话] 德国机场为扫货客推中文导购 过关斩将才能上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yangben168 发表于 2012-11-29 22:16:06
149 0
本帖最后由 yangben168 于 2012-11-29 22:17 编辑

      为了满足需求强劲的中国游客,德国法兰克福机场最近推出“中文导购员”的贴身服务。今年43岁、会四种语言并在中国生活过的侯赛因挤掉成百上千学汉学的德国人以及在德国的中国人,脱颖而出,成功做了名导购员!虽说不为五斗米折腰,但中国游客有五百斗米呢。


      年轻的中国夫妇在葡萄酒架前茫然无措,侯赛因就凑过来用中文打招呼,并提供购物咨询。中国夫妇显得十分满意。(图片来源:德新社)

  中国人这几年在欧洲扫货多是自己狂欢。从今年9月开始,德国的法兰克福机场悄悄推出了“中文导购员”服务,贴身的服务让中国游客又惊又喜,十分有面子。而导购员中不乏高素质人才。虽然德国民众觉得这是人才浪费,不该为五斗米折腰,问题是中国游客有五百斗米呢!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只能工作挑人。

  顶着一个明亮的光头,身穿黑色衬衣和橙色外套,瓦西姆-侯赛因(Wasim Hussain)在免税店附近盯着来往的人群和进出店铺的游客。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亚洲面孔是他的头号猎物。

  “瓦西姆-侯赛因一个微笑,一声普通话的问候,就能让中国游客乖乖把香水、葡萄酒和名表放进购物篮。这个汉学家在法兰克福机场从事导购顾问的工作。”德国《明镜周刊》在线这样报道。

  侯赛因今年43岁,曾在德国波鸿大学和牛津学习语言和经济史。他会说德语、英语、普通话以及法语,在中国生活过5年,并为法兰克福会展公司驻中国办事处工作过。

  对于侯赛因的工作,德国人有点嘲讽又无奈地说,“当他在牛津学习时,估计做梦也没想到他某天会在某个德国的机场的商店一角当个提篮子的导购员。”德国媒体形容这个工作时,用的标题词语也带有离奇、古怪、奇特等含义,看不出积极的意思。

  在德国,虽然工程、医学和法律等领域亟需人才,但是人文社科和冷门的自然科学的毕业生往往难找到合意的工作,经济危机下更是如此。僧多粥少,最后胜出的人不仅胜任某项工作,甚至是过于胜任了(overqualified)。这在德国绝非少见。


      形势不好时,找到工作是王道。只要能用上自己的专业和经历,即便是做些不动脑子的工作也没得挑剔了。(图片来源:APA)

  据机场方面的数据,每年过境法兰克福机场的中国游客达到110万人次。但不是人人都会掏腰包买东西。机场方面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语言障碍。就这样,会四种语言并在中国生活过的侯赛因挤掉了成百上千学汉学的德国人以及在德国的中国人。成功做了名导购员!

  经济危机下,有工作才是王道。俗语说不为五斗米折腰,可中国游客有五百斗米呢。

  侯赛因的日常工作就是帮助中国游客购买德国特色商品。像雷司令白葡萄酒和冰酒,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葡萄酒知识和德国历史知识才能更好地选购。


      奢侈品永远是首选。衣着明艳晃眼的侯赛因正在帮女顾客挑选化妆品。 (图片来源:德新社)

  导购员的另一个工作是协助退税。机场免税店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加上增值税、关税和奢侈品消费税,同样的商品“在中国要贵上60%到350%”,侯赛因对《明镜周刊》在线表示。

  笔者的一个朋友今年陪同国内某中型企业的老总考察。他说,有个来过欧洲多次,购物无需陪同。另一个从来没来过,买东西也都有自己的主张,只需要在结帐时帮他向商铺要张退税单即可。两老总同时而又急切需要他的时候就是在法兰克福登机回国前办理退税手续。

  法兰克福机场的这项中文导购服务应中国人出境游和海外购物的热潮而生。

  据今年初《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2》预计,2012年中国出境旅游将达到7840万人次,同比增长12%。出境旅游消费将实现8000亿美元的新高。当然,拥有众多奢侈品牌的欧洲也是境外旅游和购物的热门地。

  作为欧洲大陆的交通枢纽,法兰克福机场优势明显。机场集团的负责人斯蒂芬-舒尔特(Stefan Schulte)表示,他们打算从每个乘客兜里挣到4欧元。(人民网)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服务信息 | 推荐服务 〓

Copyright @ 2017 OZYOY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分享本页

客服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