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启辅助访问 DI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跨国企业需要怎样的大学毕业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zh_4ever 发表于 2009-5-20 20:51:23



铺天盖地的招聘会、宣讲会也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这些举行招聘会和宣讲会的公司中,最多的就是跨国公司了,这也是大多数学生就业的首选。

   跨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物力和财力的竞争,更多是人才方面的竞争。那么,在人才争夺方面,跨国企业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呢?他们对人才选择的标准又是什么?

知道自己要什么
  为什么有的人进了外企一年以后就想跳槽?为什么“80后”常常感觉到工作乏味?复星医药(行情 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高级助理柳海良说,“‘80后’的需求很多,薪水高、工作稳定,又要符合自己兴趣。”
调查表明,这些被称之为“80后”的年轻毕业生,无论是已经工作了几年的,还是即将踏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他们对职业的设想通常是“薪金优厚、环境幽雅、在一线城市的中心区域”。在人力资源总监们的眼里,这些需求可以总结为两个字??“浮躁”。



第一步是非常关键的,这对你以后的成长道路有非常大的影响,只要你是在你将来的职业目标添砖加瓦而不是走弯路。”
找合适自己的工作

  对于一个毕业生来说,往往会面对一个难题??是选择一份薪水更高的职业,还是选择一份自己更喜欢的职业?大多数会选择前者,尽管那份工作他(她)并不喜欢。

  毕马威(KPMG)人力资源高级经理郁时明认为,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出发,寻找自己最合适的工作是最关键的。“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一般在30年,在面对个人的和环境的压力和挫折时,内心对工作的喜爱才是克服这些挑战的最佳工具。”

  他表示,如果选择了一份与个性背离的,只是在别人看来“更好”的工作,在未来即使遇到一些风浪,也可能让一个年轻的员工不再继续下去。



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毕培文也告诉学生:“谋一份职位,换取一份报酬固然重要,但找工作的时候,心里只应该考虑两件事最重要的事:第一是结合自己的专业,第二是考虑自己的个性。”

  毕培文用自己十年前的求职经历说明了这一点,在场的学生无不感叹:他当时放弃了日本一家非常著名的银行,也没有接受国营外贸公司老总的热情挽留,坚决地选择了外服公司??虽然当时的薪水不及那家日资银行开价的五分之一。

  “都与我的专业对口,但我的性格外向开朗,不适合银行严谨、压抑的气氛”。毕培文坚持认为自己更适合和人打交道的工作,“每天要和不同国籍、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我觉得这个很适合我的个性,会觉得非常愉快。所以我最后选择了外服。”




从“学徒”做起

  年轻的学生们承认,就业择业的时候很迷茫,的确“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严冰的建议是“一定要脚踏实地,切忌好高骛远;要与你的雇主以诚相待,实事求是”,“刚从大学校园招聘过来的学生很理想化,他不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过早地在回报的问题上斤斤计较,出于这样的心理选择跨国企业的话,就未免太过于儿戏??“因为你还不会什么”。

  上海航星机械人力资源行政副总裁季声则认为,同学们应该在尚未毕业的时候,利用暑假时间,到自己喜欢的企业打工,“这对他们了解自己,了解这个企业非常关键。”

  “让他们在打工的时候去了解企业,其实是让他了解企业的文化,要了解企业起码要四年的时间,尤其是管理人员,”季声说,“这样毕业的时候,他不仅愿意来到这个公司,还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是怎样的。”

  另一方面,企业也会根据员工的特点,包括能力及人品来全方位地考察,这样一个“缓冲”的过程,甚至是所谓“先就业再择业”的过程,或许是解决“80后”浮躁的一个方法。




如果毕业生有机会进入跨国公司,就算是职位不是非常的对口或者不是非常理想,但只要是符合自己兴趣的,就可以考虑先进去。

  “跨国公司的一个特色是给员工提供很多内部交换培训的机会??只要你有潜力,公司会考虑把你交换到另外一个部门或另外一种工作,找出一个与你更贴切、更符合你的优势和特长的这样一个工作。”
“清晰地做好功课,了解自己所处的各式各样的环境”,资信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大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黄既唯最后总结道,“我们不仅是看小环境,小环境是看自己,还要看社会这个大环境,再大的环境是看世界的发展,了解市场,永远不要放弃。”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金币 +6 收起 理由
janetfm99 + 6 + 6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沙发
笨小孩 发表于 2009-5-20 21:28:10
板凳
IVANHAN 发表于 2009-5-20 21:52:30
地板
MI@UQ 发表于 2009-5-21 21:37:42
thanks for shari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搜索
〓 服务信息 | 推荐服务 〓

Copyright @ 2017 OZYOY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分享本页

客服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