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启辅助访问 DI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意思!说什么语言决定能存多少钱?!中国人攒钱能力远胜于白种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悉尼的麦考瑞大学和印度尼西亚的大学一起合作做了一项很有趣的调查。

他们召集了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中国的755名成年人,根据他们的收入,宗教,种族和移民年代分为:居住在中国的中国人,居住在澳大利亚或加拿大的第一代华人;居住在澳大利亚或加拿大的第二代华人和白种人这四类。

通过研究,他们发现中国人的存钱能力远远高于白种人!


   

在中国,即使是生活水平最低的中国人都比高收入的白种人多存31.3%的收入。

专家分析,早年就要承担起养家糊口的强大压力,社会不稳定,人口数量庞大形成的绝对竞争力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存钱是你要生存下去最基本的一件事。

听上去略悲哀,小编不禁想到了近日热播的《人民的名义》里面,那个大贪官赵处长。贪了一别墅的钱,到头来一毛钱都不敢花,这就是过分强调“存钱”,导致内心金钱观畸形化的结果。


   

   

当然了,我们这里所说的存钱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挣得良心钱。言归正传,在中国,中国人攒钱的能力跟收入是成正比的。年薪超过8万澳币的高薪阶层,攒钱能力高达48.9%。然而,生活在澳洲和加拿大的第一代华人显然没有继承这项优良传统。

第一代华人攒的钱比第二代华人少,表明他们在移居到一个社会福利更好的国家之后,原本节俭的消费习惯也抛之脑后了。


   

而宗教信仰也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在中薪阶层,有信仰的人会存35%的收入,没信仰的人只会存27%。研究报告称,这是因为有宗教信仰的人可能更多追求精神财富而不是物质财务,所以他们消费少,攒的钱多。但是高薪阶层有宗教信仰的人却比没信仰的人存钱少。

最有意思的一点是,你的语言也决定你的存钱能力。专家解释,说不太注重时态的语言的人(如中文,马来西亚语)就比说时态明确语言的人(如英语,希腊语)一年能多存30%的钱。这其中的原因竟是,语态能划分现在和未来会让人觉得未来还要远,从而影响存钱的积极性!





小编 叮当喵 取材自 澳洲财经报;新闻媒体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未在文章页面显示位置提供原文链接的,本站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post_newreply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搜索
〓 服务信息 | 推荐服务 〓

Copyright @ 2017 OZYOY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分享本页

客服号

公众号